课业的压力,如同斯德哥尔摩秋日提早到来的夜幕,迅速笼罩了李知宁的生活。其中一门「先进材料分析」的教授,在第二周就布下了一篇份量极重的文献回顾报告,要求学生在一流期刊中,找出至少三十篇相关论文并进行综述。
这本该是知宁最擅长的战场。在台湾读大学时,她就是靠着比别人更多的时间泡在图书馆、更 methodical (有条理) 的方式整理资料,才取得了优异的成绩。她相信,学术的世界,规则是普世的。
她信心满满地走进KTH主图书馆那栋名为「Biblioteket」的红砖建筑。挑高的穹顶、庄严的书架和安静得只能听见书页翻动声的氛围,让她感到了一种久违的安心。这里,是她的主场。
然而,她很快就发现自己错了。KTH的数位图书馆系统,像一座错综复杂的地下迷宫。无数个她从未听说过的资料库,需要透过特定的校内网路代理 (Proxy) 才能登入;有些关键的论文被锁在付费墙后,需要提交她看不懂的「馆际互借」瑞典文申请表。
一个下午过去了,她收藏清单里的三十篇论文,成功下载到全文的,不到五篇。
挫败感比在超市买不到牛奶时还要强烈一百倍。那是对她身为一个研究生的、最根本的能力的否定。
接下来的几天,她几乎是住在图书馆里。白天上完课,就立刻冲过来占位子,对着萤幕奋战到深夜。她试遍了所有能想到的关键字组合和搜寻技巧,但那堵无形的墙,依然牢牢地横亘在她和知识之间。她看到身旁那些金发碧眼的同学们,熟练地在各个系统间切换,PDF档案一个接一个地下载,内心的焦虑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。
Loading...
未加载完,尝试【刷新】or【退出阅读模式】or【关闭广告屏蔽】。
尝试更换【Firefox浏览器】or【Edge浏览器】打开多多收藏!
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,可以切换电信、联通、Wifi。
收藏网址:www.51wanben.net
(>人<;)